郑州山海砗磲博物馆古砗磲论坛
2020年8月15日,郑州山海砗磲博物馆举行了“古砗磲文化风采暨中原黄淮文化论坛”活动。
华北平原主要是由黄河、淮河、海河冲积而成,河北、河南同处其中,山水相连、文脉相牵。
郑州山海砗磲博物馆馆长周云祥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历史上曾有26次大的改道,黄河曾北向经河北邯郸、邢台、沧州、廊坊等地,在天津夺海河河道入海,也曾南向夺淮河河道入海。黄河的历次变迁,都产生了一系列地理、经济、社会影响,这些历史文化的果实,有待于当代学者去研究、解读、探讨。“我们力图通过交流研讨,深刻理解黄河、淮河文化内涵,为传承、弘扬、培铸民族精神提供更多、更深度的智力支持。
中国的贝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贝文化,顾名思义就是贝壳文化。贝壳在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里,曾经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从古人类对贝壳工具的使用,到成为神器用来祭天礼地;从作为护身项饰佩戴到成为货币交换的媒介以及货币;从作为佛教圣物到成为权力、地位、财富的象征……无一不体现出贝壳的珍贵和神圣,备受先人们的爱戴与尊崇;无一不体现出贝文化的厚重与深邃,几千年来不断传承和发展;无一不展现中华民族的贝雕技艺和创新智慧,谱写了贝文化的历史文明之曲。
早在6500年前,我们河南人在濮阳用贝壳摆砌的中国最早的龙的形象“中华第一龙”,就是古代使用贝壳和体现贝壳文化的见证。贝文化是我国古代墓葬礼仪文化的非凡表现形式,对我国古代礼仪的形式或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而贝币作为最早的货币形式之一,对古代历史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至今在我们汉字中仍留存着明显的历史遗迹,如繁字体“寳”,现在使用的汉字“贵”、“财”、“货”、“贡”、“贤”、“账”、“资”、“赠”等仍然与贝有着密切的关联。所以说,贝是宝、是财、是最为珍贵的东西,是贝文化的传承。
在数千年的人类发展历史中,贝文化更是深入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砗磲摆件、饰品、装饰等在历史的长河中灼灼生辉,而时值当下,古贝遗存数量最多、贝文化得以传承发扬的,首数砗磲文化和螺钿文化。我馆收藏的1500余件古砗磲和珍珠贝藏品,就是充分的证明,而使用最为广泛的是藏传砗磲。藏品贯穿从新石器时期至今的各个历史时期,还原了贝文化的起始、传承和发展的历程,反映了不同时期的贝文化特征,证明了砗磲文化源于中国本土,历史悠久,传统优秀。
如今,随着贝壳获取渠道的便利,加工手段的丰富和加工技艺的普及,贝文化这条延续了数千年的文化脉络越来越宽,尤其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鼓舞下,我们更加坚定文化自信、文化兴国、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之路,可以说贝文化建设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机,我们要很好的借助中国信息协会贝文化专委会这一全国性平台,发挥专委会的纽带作用,协调整合全国砗磲行业、贝雕行业、贝壳博物馆、艺术馆等行业资源,形成合力,资源共享,充分挖掘贝文化内涵,以期促进贝文化的进一步传承和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