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close
11
新闻中心

贝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落户郑州山海砗磲博物馆

发表时间:2018-12-21 13:12:21

人民网郑州12月3日电(慎志远)河南郑州又添传统文化研究新阵地。近日,中国文化信息协会贝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古砗磲文化论坛在郑州举行,新成立的贝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落户郑州山海砗磲博物馆,研究会的成立将进一步推动中国贝文化的收藏研究。

中国文化信息协会会长黄河浪、秘书长唐俊凯、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张柏等及省文物局、郑州市文物局有关领导,国家博物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等国内数十家文物考古单位的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与会专家认为,贝文化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存,贝文化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将进一步推动中国贝文化的收藏研究,郑州山海砗磲博物馆作为目前国内唯一的古砗磲专题博物馆,是国内砗磲制品的收藏、研究的重地,将为郑州非国有博物馆事业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活动由中国文化信息协会主办,郑州市文物局协办,郑州山海砗磲博物馆、中国信息文化协会贝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承办。

中国的贝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贝文化,顾名思义就是贝壳文化。贝壳在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里,曾经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砗磲是产于印度洋和我国南海海域的大型海洋双壳贝类,将玉化后的砗磲制成工艺品,汉代文献已有记载,其考古出土实物可追溯至史前,佛教将其视为“七宝”之一。

据了解,河南虽地处中原,远离海洋,但是在考古中发现了大量的贝类文化遗存。早在6500年前,河南人在濮阳西水坡用贝壳摆砌出了中国最早龙形象“中华第一龙”,就是古代使用贝壳和体现贝壳文化的重要见证。古人对贝类工具的使用非常广泛,从普通的生产生活用具到作为神器用来祭天礼地;从作为护身项饰佩戴到成为物资交换的媒介以及货币;从作为佛教圣物到成为权力、地位、财富的象征……无一不体现出贝壳的珍贵和神圣,无一不体现出贝文化的厚重与深邃。而贝币作为最早的货币形式之一,对古代历史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至今在我们汉字中仍留存着明显的历史遗迹,如繁字体“寳”,现在使用的汉字“贵”、“财”、“货”、“贡”、“贤”、“账”、“资”、“赠”等仍然与贝有着密切的关联。

郑州山海砗磲博物馆馆长周云祥介绍,自己潜心砗磲收藏数十年,从自己喜欢到开办砗磲展览馆,再发展为全国唯一的古砗磲博物馆,目的是想对传统文化做更多的贡献。目前,砗磲博物馆常年免费对外开放,受到了观众的好评。

据了解,郑州山海砗磲博物馆收藏的1500余件古砗磲和珍珠贝藏品,年代贯穿从新石器时期至今的各个历史时期。品类丰富,从古贝化石到海捞标本,从贝币到贝雕,从古玩到艺术品应有尽有,涉及了人类活动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制作形式上有素工,也有雕刻,有泥金,也有镶嵌金银宝石。在雕刻工艺上有圆雕、浮雕、阴刻、镂空;在作品主体上有整体、有组装,技艺非常精湛。

山海砗磲博物馆收藏的古砗磲、古贝雕遗物涉及诸多古文化,如新石器时期良渚文化、赵宝沟文化、凌家滩文化的蚌饰、贝饰,红山文化的砗磲“太阳神”、猪龙,齐家文化的环、璧、瑗,大汶口文化的碗、杯,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动物雕件,还原了贝文化的起始、传承和发展的历程,反映了不同时期的贝文化特征,证明了砗磲文化源于中国本土,历史悠久。

与会专家还对砗磲文化进行了专题研讨。专家称,该博物馆填补了砗磲博物馆的行业空白,改馆的砗磲藏品文物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巨大,在红山文化中具有特殊地位,体现了藏传佛教砗磲使用的普遍性。专家们还从不同的层面对砗磲历史遗存、贝类文化进行了研讨。

郑州山海砗磲博物馆馆长周云祥表示:我们在称赞古砗磲精美,感叹古砗磲内涵丰富之时,也深感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贝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将把专家们的论文、讲话汇编成册,为今后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研究会还将立足砗磲文化研究,创新打造系列文创产品和衍生品,促进文旅融合。并结合古代优秀贝雕技术,做好贝雕非遗传承,光大中华民族优秀技艺;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教育活动,促进保护海洋生态;参与推动人工养殖砗磲项目,使受保护类砗磲亘古生存,使海鲜类砗磲更大程度的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联系方式 · contact
电话:0371-86222655
邮箱:zzshcqbwg@163.com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八大街与经北六路交叉口郑州文博城西城六号楼四层
分享:

关注公众号

版权所有:郑州山海砗磲博物馆 技术支持:三猫网络 备案号:豫ICP备2020034919号-1
一键拨号 联系我们